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playground:test

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信息社会的发展迅速,信息和网络行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都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数据产生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不同行业的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乃国之重器,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对教育来说,尤其是对高校的学生和教育资源的管理方式来说,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必将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选择。如何将高校管理事务进行改进,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高校信息化管理当中,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首要问题,也是用管理育人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学生事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与启示;

**引言**

学生事务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在专业化、制度化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管理团队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呈现零乱、缺乏依据等问题。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高达4002万人,这一数字在近年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还在增长。人员规模的庞大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繁、杂、乱的特点,给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也带来众多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类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正由线下向线上转型,办事流程更加公开、规范,各省、市学生管理相关部门也着力探索更高效的学生管理办法,努力做好学生学籍、资助、就业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以上海市学生管理工作为例,上海施行的学生“一生一档”,依托智慧服务平台从学生学籍、健康管理、体育素养等各方面对学生成长数据进行追踪,避免出现盲区。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的特点使得其在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便捷,也有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因此,信息化是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明确其主要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 ##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信息化理念更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后持续推进,目前,已在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和在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三方面取得了成绩,且建成了全国性的教育科研网及地区性教育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中广泛使用,入学、注册、咨询等服务实现信息化,完善的信息化渠道促进了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交友和集体社团活动等交流,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均更上一层楼^[1]^。其次,建成了完备的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平台。高校使用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事务管理的同时,也为高校管理中的决策、行政事务等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着支持。不仅完成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的核心功能,还促进了学校发展与创新,构建成一体多层的管理系统应用体系。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包含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数据库、基本信息服务如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具体的平台,由学校里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维护,让师生享受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一站式学习生活服务。

    信息化时代也让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面临一些挑战。第一,信息时代对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化理念的科学性要求比以往更高了。从前学校管理者的行政管理方法如同长者,偏重说教,重标准而忽略了个性化发展。信息化时代资讯传播迅速,简单服从式管理不再合适,民主、发展和预警式的管理才对学生发展和高校发展更为有利。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需要调整工作理念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的需求。第二,信息化时代需要相应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原来的管理体制对管理人员的协调作用太过重视,不适应如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需要改变。第三,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需要更高的信息化素质。高校学生事务团队人员信息化水平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要改变一些管理人员使用传统、被动的信息管理方式,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意识、能力和素养,让他们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真正满足信息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优化学生事务管理,同时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案例,在研究中注重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学生事务实践的研究。国外在进行高校学生事务的研究时,主要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然后展开研究。密切跟随时代和实践发展,研究学生事务实践的方方面面。如针对学生事管理中的种族问题进行研究,Edwards发现多样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使用社区建设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大学校园中跨种族的社交活动^[2]^。Fink等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的转学生的研究,提出建立学习联盟的方式可促进公民参与心理健康^[3]^。Rachael对研究生课程中引入监督,发现任何一种监督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提出在使用监督鼓励个人和专业生活时,要注意平衡工作和个人发展^[4]^。

      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合作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对于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的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关注。Nolan等人以参加亚利桑那大学新起点夏季计划(NSSP)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参与者的特征,评估了计划对学生的成绩绩点的影响,提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的程度与他们将自己同社会及学术支持网络联系起来的程度相关^[5]^。Needham对社区大学的学术和学生事务部门的协作进行定性分析,给出了学术和学生事务协作的定义,帮助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对合作的理解以及促进良好的协作关系的方法^[6]^。 Morgan等人介绍了以黑人学院通过建立学习社区,实现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两部门合作并促进学生成功的案例^[7]^。

      学生事务管理者的研究。国外尤其是美国,对学生事务从业者的专业要求很高,在相关的研究中也关注从业者对学生事务工作的影响,这类研究对校园实践中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工作指导,帮助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性,使其能利用自身工作让校园环境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Amanda等从社会公平角度进行研究,提出要关注社区学院领域中的工作者^[8]^。John研究发现学生事务从业者通过创建一种新的学生联盟指导的学习社区,能让社区学院和大型研究型大学之间顺利过渡,对参与者的调查也阐明了转移学生的过渡经验^[9]^。在Lynch的研究中,如今学生事务从业者比以往更多的帮助学生处理危机,提出对越来越多出现的事务人员的继发性创伤应激和其严重程度要更加关注,并设计了一种测量事务人员继发性创伤症状的工具,证明其有效和可靠^[10]^。无数学生事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1. 组织结构多,人员复杂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就业管理等。我国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数量近三千所,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在校学生数量多,因此学生事务管理事务繁杂。就学籍管理来说,学籍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标志,学籍一生一档涉及到学生升学、企业招聘等社会各层面,囊括的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众多。我国各级各部门实施分级管理,由国家教育局统筹,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从省、市到各区县,层层落实,使学生的入学、上学、学位授予等流程透明化、制度化,为普及教育及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事务繁琐,办事流程琐碎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扩招政策下各高等院校学生人数上升,使得学生事务管理更加琐碎。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项学生事务逐步由线下转向线上,便捷了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同时,也对办事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其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且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利益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平、公开、公正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作为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进行公开,接受大众监督,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公众借助互联网进行事务办理,需要管理部门给出具体的办事流程,才能避免一些事务纠纷。在近年的发展中,我国一直崇尚教育公平,教育选拨制度也面向全体公民,社会教育氛围浓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我国的各项学生事务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对比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在制度建立方面还需要结合具体国情来保障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3. 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究其根本需要的是人来管理,在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还是存在一些业务不熟、服务意识不够等问题。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到的人数较多,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等程序繁杂,在人员培训方面难免出现疏漏,各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目前,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缺乏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在向下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流程不清、分工冗杂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对工作制度的要求,同时对人员的素质、培训等方面也提出了挑战。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需要有服务意识,对各项事务流程熟悉,处理好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1. 管理体系标准化、信息化

    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自上而下的,涉及到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师生及用人单位,也包含学生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就业管理多个方面。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大而广的概念,事务繁杂,在互联网助力教育发展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更方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标准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明确各管理部门、学校师生相关职责。同时,目前我国很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在未来,需要更加明确这一趋势,利用好互联网高效、便捷、即时等特点,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做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2. 管理制度流程化、高效化

    吴成国提出,在建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11]^。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增加,高等学校数量也有所增长,随着各高校开始扩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学生事务管理需要各单位之间的互相配合,工作范围广、工作内容多,因此需要建立规范化的一套制度来约束。虽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各项学生工作的流程,但这一标准还有待完善,在向下落实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工作混乱、遗漏等现象。建立一套流程化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也方便了服务对象进行自查。目前,大多数单位都已建立官方工作网站,高校学生互联网的利用率也较高,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在网上进行公开,既方便了信息传播,提高办事效率,也可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3. 管理人员专业化、层级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涉及到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师生等,在管理工作中,人员培训至关重要。在各教育部门,人员选拔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选拔标准以笔试、面试为主,虽然也都进行了相关培训,但在实践工作中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为确保教育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化,开展定期的培训十分重要,同时,培训也不仅是走形式的听讲座,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交流,在实践中反思,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高校自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不仅有相关负责老师,很多高校也协同学生会进行共同管理,这一管理形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学生会换届快,使得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的流程和明确的分工能有效帮助学生工作更有序地进行。

  4. 管理理念多元化、社会化

    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是对接社会、学校、学生之间的媒介,学生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为高等教育提供基础保障。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直接联系最为紧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学籍管理,也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促进人才产出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我国可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求更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启示**

1.转变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灵魂和指向标^[12]^。新时代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坚定“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加强信息化和人性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拓展学生事务管理的渠道,达到通过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于学生的目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发展成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尊严,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重视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

  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平台。高校的信息化部门可以通过在网络后台设置关键词,进行全面的搜索,从而获取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有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13]^。另一方面,优化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优化和拓展,如加固管理系统的防火墙以提升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必须的学籍、就业等项目,使学生事务管理网络平台更符合学生事务管理全面化的要求,促进高校建立具有高水平的、可靠的信息化学生事务管理平台。

3.重视高校学生事务的信息化管理路径

  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事务是否能发展出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14]^。高校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和设备引入,让信息的传递更具交互性、信息管理更具公开性,这些让高校有机会分析自身原有管理方式的不足并改进。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加强和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让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能安全有序地运行,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高效和安全。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经常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让高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更具信息化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些促进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对学生事务管理和其管理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旸,刘毅娟,曹旭东,雷鸣.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10):204.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5.10.176.
  2. Bentley-Edwards,Keisha L,Chapman-Hilliard, etal. Doing race in different places: Black racial cohesion on Black and White college campuses.[J]. Journal of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5.
  3. Fink J E,Mcshay J C,Hernandez P . Supporting Vertical Transfer: The Role of a Student Union Learning Community[J]. 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 Practice,2016,53(1):65-77.
  4. Elrod R,Haynes C,Cade S.,etal. No Cookie Cutter Approach: Supervision in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Affairs[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 Practice,2018,43(1):1-4.
  5. Cabrera N L , Miner D.D. Milem J F. Can a Summer Bridge Program Impact First-Year Persistence and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New Start Summer Program[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13,54(5):481-498.
  6. Gulley N Y.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student affairs in community colleges[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5.
  7. Morgan D. Kirby etal. Student Learning Communities: An Avenue to Academic Affairs and Student Affairs Partnerships at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2019(167) : 11-21.
  8. Amanda , O.Latz, etal.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in the Community College: Critically Examining Preparation Programs From a Social Justice Lens[J].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6,41(11):733-746.
  9. Fink J E,Mcshay J C,Hernandez P . Supporting Vertical Transfer: The Role of a Student Union Learning Community[J]. 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 Practice,2016,53(1):65-77.
  10. RJCR Lynch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Trauma in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Scale (STSAP).[J]. 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9,56.
  11. 吴成国.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8(03):73-74.
  12. 李琛,朱佳明.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22):156-157.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3.22.105.
  13. 刘利君.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69-170.
  14. 李海洋,郭扬.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析——评《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12):1383.
playground/test.txt · 最后更改: 2022/11/23 20:43 由 admin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版权所有@2022